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4月1日03版
益阳是“洞庭粮仓”“鱼米之乡”。春日,记者下田间、访企业——
春耕一线寻“新事”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鸿涛 张佳伟 杨玉菡 郭朵朵
益阳市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唯一的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今年田间地头,出现了哪些“新鲜事”?3月25日,记者走进春耕一线寻找答案。
配良机:
无人农场,无人农机站“C”位
3月25日,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育秧工厂,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着给再生稻育秧。摆盘、撒土、撒种、浇水、盖土、叠盘……经过育秧机流水线作业,一个个秧盘快速制作完成。
益阳市大通湖区千山红镇宏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育秧工厂。杨玉菡 摄
“这是我们最新引进的智能化育秧机流水线,每小时育秧超800盘,存活率超过98%。”公司负责人熊姣军说。
这里是全球首个再生稻无人(少人)智慧农场。
在农场仓库,旋耕机、植保机、插秧机、驾驶再生稻专用收割机等无人农机装备整装待发。
“我们探索通过‘农机+农艺+智能’融合,实现耕、种、管、收全过程智能化和智慧化。”熊姣军说,4月初,无人旋耕机便可下地作业。
在农场云管控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农机数量统计、当日气象等信息。
熊姣军将旋耕机连接上云,鼠标选取地块,对记者说:“等下个月耕地时,我用鼠标点击一下‘开始’按键,无人旋耕机便会应声启动,驶入稻田作业。”
推良法:
“十代”服务,全年土地托管面积达60万亩
农忙时节,资阳区新桥河镇廖河村种植大户郭建虎却悠闲地在家喝茶:“500亩田,全部托管给供销合作社了。”
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廖河村旋耕现场。郭朵朵 摄
农田里,一台红色旋耕机轰鸣行进,旋耕刀片飞速旋转。“我自己种田,20亩顶天了。有了‘十代’服务,500亩轻轻松松。”郭建虎说。
益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蒋上志介绍,“十代”服务,是益阳首创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现已在全国推广,包括代育秧、代翻耕、代抛插、代测土配方施肥、代病虫防治、代收割、代烘干、代储藏、代加工、代销售。
“农民外出打工,我为农民打工。”资阳区新桥河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姚清明说,“十代”服务可以为农民提供“从种子到大米”的全链条服务。
“十代”服务实现“双赢”,农民、合作社均增收。
“在‘双抢’季节,我500亩田每耽误一天,晚稻每亩减产10公斤。”郭建虎说,购买“十代”服务每亩可增收80元。
在郭建虎家9公里外的富佳·沃工科技大棚,一盘盘绿色的早稻秧苗长势良好。今年,湖南沃工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代周边农户集中育秧5000余亩。
益阳市资阳区富佳·沃工科技大棚育秧现场。郭朵朵 摄
“越来越多的农民认可接受‘十代’服务,是个新鲜事。”益阳市中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钟育贤告诉记者,他有2000亩的秧苗在沃工代育。
目前,益阳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77.8%,全市社会化服务主体有5745家。2024年,益阳巩固推广粮食生产“十代”服务模式,全年完成土地托管面积60万亩。
施良肥: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3月25日,赫山区衡龙桥镇湘江西村500亩早稻示范田,一辆辆堆肥撒施机正穿梭于田垄间,将发酵好的畜禽堆肥均匀地撒入农田。
这些堆肥,来自益阳欣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堆场。它们经过两轮共计45天的发酵,由猪、鸡、牛粪、竹木灰、秸秆、蘑菇渣等变成农作物的营养剂。
益阳市赫山区粪肥还田现场。唐科雷 摄
2021年以来,赫山区推进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该区以培育畜禽粪污收集、处理、配送、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抓手,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技术模式与运行体系,让“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处理粪污,一直是新市渡镇爱群种猪扩繁场负责人李世忠深感头痛的问题。现在,粪污处理发酵还田,难题迎刃而解,又为农田施了良肥。
经过专业检测,示范区耕地有机质提高3%,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减少15%至20%,作物增产5%至8%。项目年处理固体粪污1.7万吨、液体粪污8.8万立方米,赫山区粪污资源综合利用率达90.8%。
目前,依托4家大型粪污集中处理企业优势,赫山区稳定扶持、培育壮大一批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主体,完成粪肥还田面积10万亩以上。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益阳市政府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杨刚出席
- 陈竞主持召开2025年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党政联席会议
- 陈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益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陈竞:持之以恒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区县新闻
- 赫山区:智慧育秧省时7至10天 种子变秧最快20天,存活率达98%|湖南日报
- 沅江市:500亩冬桃花迎风绽放,“春赏花、秋摘果”模式助农增收
- 市场需求同比增长20%,“洞庭虫草”沅江芦笋采摘忙
- 沅江腐乳一年卖出六千万元,带动上千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市州头条
- “米顺”怎么让米来得更顺?引进高速育秧流水线日产16000育秧盘助春耕
- “万家丰”春耕添“助手”,500台植保无人机帮防治
便民提醒
- 采摘明前茶%
- 桃江这片黄桃基地,花开惊艳众人,果熟装满钱袋%
- 种菊寄相思,南县解锁绿色祭祀新方式%
- 新市渡镇900亩生态茶园开园,茶农采摘明前第一抹“绿”%
- 春日花海+西游奇缘+桃林音乐会,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农文旅融合催生“花经济”%
- 赫山:河道治理施工忙%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