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玲 张佳伟 通讯员 李微 李成刚
兰溪双桡龙舟,到底有多大魅力?
6月10日,益阳市赫山区兰溪双桡龙舟表演赛现场,超15万名观众用澎湃的激情告诉您:兰溪里的一条“老”龙舟,足以掀起一场百姓狂欢。
超4000名桡手参赛,其中不乏“浪姐”
人们缘何喜爱兰溪龙舟?
因为它足够“老”。自宋代中期开始,每年端午节,当地人便自发组织龙舟竞渡,双桡龙舟早已成为兰溪镇的文化基因。
也因为它足够“特”。双桡龙舟由两层人划桨,坐着划的叫坐桡,站着划的叫站桡,故称为“双桡”。
还因为它足够“爆”。由北岸新村村民打造的一条长100.987米的双桡龙舟,今年6月1日成功拿下吉尼斯“最长龙舟”世界纪录。
这样独特的兰溪龙舟,自然不乏锐意传承者。
“小时候,我都是骑在爸爸脖子上看龙舟,长大后自己划龙舟。”18岁村民汤天柱提前半个月从海南返乡,参加龙舟训练,代表北岸新村参赛。在他看来,能够代表村里参加龙舟赛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誉。
像汤天柱这样,因心系龙舟从天南地北赶回参赛的年轻人,在今年29艘双桡龙舟、超4000名桡手中,占到30%以上。
划龙舟,不是男子的专利。29支队伍中,有3支女子龙舟队。“10多天的训练、预演,每天都腰酸背疼。我们坚持了下来,我们就是兰溪河上最美的‘浪姐’!”北岸新村女子龙舟队队员雷艳兴奋地说。
数万观众扯开喉咙给龙舟队配BGM
没有背景音(BGM),便没有灵魂。
兰溪人深谙此道。
上午8时30分许,“最长龙舟”领航29艘双桡龙舟组成“航母编队”,在兰溪河上列队而行。
桡手们舞动桨板,摆出“蜻蜓点水”“甩桡开道”“大鹏展翅”等造型,缓缓驶入赛道。“龙船啰,鼓响呐,划啦划咿呀哟……”万人同唱兰溪山歌《龙船调》。一时间,兰溪两岸,会唱的、不会唱的,都扯开喉咙挥洒激情,歌声响彻兰溪上空。
兰溪山歌,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传播更广。
一位特殊兰溪山歌歌者,更为此情此景感动,热泪盈眶。他便是赫山区双桡龙舟协会会长冷新河:“兰溪双桡龙舟,不再是兰溪人的龙舟,而是所有热爱龙舟人的龙舟。”
超15万名观众现场观赛
“很热闹,很壮观!我去年就来过,今年特地赶了个早,选个好位置。”文黎明早上6时就从40公里外的桃江县城赶来。
为现场一睹龙舟赛,来自长沙的钟先生带着家人10日凌晨便赶到兰溪镇,发现镇区已经停满了车辆,他当即决定和家人就地支帐篷,坐等龙舟开赛。
比赛现场,兰溪河岸边、居民楼阳台上、桥上,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来自组委会的数据显示:超15万人现场观赛,比去年多出5万人。
“我们都爱龙舟赛,可年纪大了不能参赛,便想了一个好主意:划旱龙舟。”赫山区赫山街道缘分广场舞队领队曾月红,在微信群里一声召唤,队员们纷纷响应,一个“旱地双桡龙舟队”就地组建。她们用凳子摆出龙舟的造型,用扫帚充当船桨,用军鼓代替锣鼓,模仿划双桡龙舟,过了一把“龙舟瘾”。(视频来源:赫山区融媒体中心)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6月11日01版)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陈竞调研碳基材料产业链建设情况
- 益阳市委社会工作会议召开 陈竞讲话 熊炜主持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 熊炜调研防汛备汛工作
- 益阳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宣讲暨文艺展演活动举行 陈竞熊炜出席
- 陈竞: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区县新闻
- 沅江小芦笋撬动三十亿元大产业 年产约三万吨,带动两千多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
- 南县已签约落地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合作协议7.8万亩
- 安化茶产业“十件大事”发布,公布“有机茶园”“创新产品”成果
- 大通湖区金盆镇“稻+稻+亚麻”轮作,亩均增收700元
- 种养面积超42万亩,年产量6.2万吨!沅江小龙虾“爬”上全国多地市民餐桌
- 南县“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护航春耕生产,全县早稻播种面积达17.5万亩
便民提醒
- 文旅促振兴,桃江灰山港镇甘泉山茶园开门迎客%
- 安化羊角塘镇未雨绸缪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 桃江县增塘村“向阳花”家庭教育讲座:解锁亲子沟通密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 4月20日,益阳市第五届乡村马拉松赛在泉交河镇开跑%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插秧机帮忙,片片农田“披绿装”%
- 采摘明前茶%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