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湖南日报》2025年4月27日03版
李谌涵 张 宁 郭畅达
近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湖南城市学院—加纳海岸角大学孔子学院签署谅解备忘录,推进非洲首个本土中文教师区域培养培训中心落户该校。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将为中文纳入加纳国家课程体系提供全力支持。
非洲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一起唱中文歌《相亲相爱一家人》。
20年来,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深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构建“以思想铸魂、以内容传声、以协同聚力、以创新提效”的全球化育人新范式,着力服务中非友好合作,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中文教育人才。非洲加纳中部省省长授予孔子学院第一任中方院长、湖南城市学院教师胡亮才中加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我校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力求实现语言教学、文化传播与文明互鉴三重目标,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探索‘以文铸魂-以文传道-以文致远’的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之路。”湖南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志成说。
以内容传声
彰显人才培养特色
连日来,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特色历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湖湘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课堂实践和社团活动中,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开展特色历史文化教育,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大情怀”。挖掘羊舞岭窑、花鼓戏、茶艺等传统文艺,春节、端午、中秋等节庆习俗,绘制中华文化特色资源图谱,让学生领悟文化符号背后的精神内核,厚植价值根基。
中国学生教非洲留学生学习舞蹈。
通过《红色通道》舞台剧、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形式,推动红色文化从“历史记忆”向“时代动能”的创造性转化,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铸牢学生的政治品格,强化使命担当,让红色基因在学生心中代代相传。
在湖湘文化教育课堂上,同学们讲述着湖湘文化名人的故事,以文浸润心灵,深度挖掘湖湘文化的宝藏。通过“汤鹏年谱研究”、《湖湘家书中的家国情怀》读本等特色内容,促进湖湘文化从“历史遗产”向“育人资源”转变,塑造学生守正创新的“大格局”,传承湖湘文化精髓。
开展以中非文化为主题的跨文化教育,开设《非洲文化概论》课程,举办“华夏·洞庭孔子学院夏令营”,依托中非文化交流社科普及基地等展示非洲国情文化。深化文明互鉴,培育学生包容开放的“大视野”,以非洲为切入点,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对话。
以协同聚力
提升人才培养“成色”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近日,一首由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生和非洲留学生合唱的《朋友》火遍全网,中外学子们用歌声表达中非的深厚情谊。
中非携手,在教学、研究、推广等方面协同发力,跨越文化藩篱,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增进中非文化深度融合。加纳海岸角大学孔子学院积极推动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湖南城市学院几内亚湾国家研究中心专注学术支撑,湖南省中非文化合作交流社科普及基地以科普促文明互鉴。
书法老师教非洲学生用中国书法写“福”字。
湖南城市学院多维协同,打造人才培养平台。湖南省人文素养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重人文和创新培养,湖南省外语复合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助力外语人才发展,湖南省高校师德教育研究基地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三大平台在课程、实践、师资等方面协同,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6年成立的加纳海岸角大学孔子学院,是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的关键平台。孔子学院每年招收50余名中文专业本科生,先后为非洲14个教学点10000余人提供培训课程,已培养217名非洲本土中文教师,加纳籍占比75%。加纳学员依依、李慧珍分获第17届、第22届“汉语桥”比赛特等奖,王元作品获HSK活动激励奖。
以创新提效
增强人才培养“亮色”
“学校创新教育方式,以国际协作和在地实践为驱动,引导学生在真实跨文化情境中开展本土化教学研究,系统培养文化适应力、教学创新力和跨域反思力。”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傅建安说。
在该校人文学院课堂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各自扮演教师和学生,模拟真实授课场景,实现文化认知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化,锻炼教学流程把控、课堂互动等基础能力,为投身国际中文教育筑牢根基。
留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戏曲。
“这是中国传统的花鼓戏,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该校云端非遗体验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杨娜通过VR文化场景,带领非洲学生沉浸式感受花鼓戏、湘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数字化形象实现跨文化对话。
借助校内留学生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实践,进行一对一辅导或小组教学,在真实交流中提升语言运用、文化讲解能力,积累教学和跨文化沟通实战经验,奠定跨文化理解的基础能力。
选拔、淬炼、外派、反哺……湖南城市学院依托加纳海岸角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平台,让学生实地参与教学工作,接触更复杂的教学环境和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全面提升教学创新、文化融合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自2004年设立对外汉语教学方向以来,湖南城市学院已累计培养1500余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人才,向36个国家输送280余人次汉语教师志愿者,其中国家公派教师超50人次,涉及16个国家。2017届毕业生邓娟、马丹丹、王雯丹获评“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受到非洲加纳教育部部长接见,成为人才培养的典范。(湖南城市学院供图)
一审:杨玉菡 二审:杨军 三审:邢玲
益阳要闻
- 陈竞率队赴深圳开展招商考察和项目对接活动
- 熊炜: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护航高质量发展
- 陈竞调研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场馆建设工作
- 陈竞主持召开2025年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
- 2025年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熊炜讲话
- 陈竞调研明清古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运营工作
区县新闻
- 资阳区:立足“土特产”壮大集体经济|湖南日报市州头条
- 沅江小芦笋撬动三十亿元大产业 年产约三万吨,带动两千多人就近就业|湖南日报
- 南县已签约落地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合作协议7.8万亩
- 安化茶产业“十件大事”发布,公布“有机茶园”“创新产品”成果
- 大通湖区金盆镇“稻+稻+亚麻”轮作,亩均增收700元
- 种养面积超42万亩,年产量6.2万吨!沅江小龙虾“爬”上全国多地市民餐桌
便民提醒
- 富民村留守儿童名动京城:故事被拍成电影,画作同步展览%
- 世界读书日,北洲子镇的孩子们把春天“装进”书签里%
- 安化乐安镇一民房屋顶被大风掀飞,镇村两级干部救人抢险%
- 文旅促振兴,桃江灰山港镇甘泉山茶园开门迎客%
- 安化羊角塘镇未雨绸缪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培训%
- 桃江县增塘村“向阳花”家庭教育讲座:解锁亲子沟通密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