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森林覆盖率达64.15%。连绵的青山,是桃江最靓丽的生态符号之一。
曾经,一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宛如生态“伤疤”,一度造成桃江县森林植被损毁、土地资源占损、地形地貌景观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随之出现,给秀美的景色蒙上了阴云。近日,笔者走进桃江,见证了矿山新生。
扛牢生态重任找准修复思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桃江县将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做深做实。
2022年6月,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入围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涵盖了桃江县12个矿点(17个图斑)共21.09公顷的生态修复工作。
这是桃江县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契机,更是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桃江的必修课。
探索修复模式重塑自然生态
为了让“伤痕”累累的环境恢复靓丽颜值,桃江县科学谋划,充分发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等自然禀赋,遵循保护优先、生态优先原则,以自然修复为主、工程修复为辅,采用合理的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因地制宜规划植被品种,恢复和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大仑山煤矿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桃江县大仑山煤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矿,停产后废渣乱堆、灰尘乱舞的现象困扰着当地居民。
现在,这些都已经成了“过去式”。废弃的危旧矿房变成了整洁宽阔的工业广场;废弃的煤矸石矿堆进行平整后,用防渗膜封闭覆盖,成为工业项目预留地。
汪家村采石场修复前后对比照片。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在灰山港镇汪家村,非法采石点曾是当地群众的心病。加上采场边坡为高陡边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大。
桃江县结合当地实际,量身定制了矿山生态修复方案。首先通过采用边坡削坡减载、客土喷播等手段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期间产生的石料,还可以创造经济收入,纳入当地财政用于生态修复项目。修复后的土地铺上了绿草、种上了油茶。
这些长势正旺的油茶树,让荒山变成了生态金山,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超10万元。
修复成效凸显废矿重获新生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桃江县以坚实有力的行动修复生态“伤疤”,用两年的不懈努力,绘出了绿水青山的无限美景,激活了废弃矿山的绿色能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举多得。
修山采石场前后对比照。
桃江县将继续打好“生态牌”、走好“绿色路”、绘好“美丽卷”,让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来源: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微信公众号)
一审:罗江龙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益阳要闻
- 益阳市“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主题宣讲暨文艺展演活动举行 陈竞熊炜出席
- 陈竞: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更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益阳市政府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举行工作会谈 熊炜杨刚出席
- 陈竞主持召开2025年一季度大气污染防治党政联席会议
- 陈竞:持之以恒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 陈竞主持召开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
区县新闻
- 南县已签约落地国家储备粮源基地建设合作协议7.8万亩
- 安化茶产业“十件大事”发布,公布“有机茶园”“创新产品”成果
- 大通湖区金盆镇“稻+稻+亚麻”轮作,亩均增收700元
- 种养面积超42万亩,年产量6.2万吨!沅江小龙虾“爬”上全国多地市民餐桌
- 南县“政策+服务”双轮驱动护航春耕生产,全县早稻播种面积达17.5万亩
- 赫山区:智慧育秧省时7至10天 种子变秧最快20天,存活率达98%|湖南日报
便民提醒
- 4月20日,益阳市第五届乡村马拉松赛在泉交河镇开跑%
- 大通湖区北洲子镇:插秧机帮忙,片片农田“披绿装”%
- 采摘明前茶%
- 桃江这片黄桃基地,花开惊艳众人,果熟装满钱袋%
- 种菊寄相思,南县解锁绿色祭祀新方式%
- 新市渡镇900亩生态茶园开园,茶农采摘明前第一抹“绿”%
益阳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