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宸 通讯员 冷建新 杨舟
整洁的村容村貌、精美的墙体标语、丰富的文化生活……1月下旬,记者走进益阳南县武圣宫镇龙头嘴村,文明乡风的气息扑面而来。
“除了婚丧嫁娶之外,搬迁、满月、升学、做寿等都要请客,亲朋好友份子钱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上千元,要是赶上办事多的月份,许多人都承担不起……”被问起以前村里办酒席的情况,龙头嘴村64岁的老党员曹大才连连摇头,“我是看着这些变化发生的,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办婚事的规格也水涨船高,村民有不少怨言。”
同样的问题也曾困扰着华阁镇天然港村。为了扭转这种不良风气,天然港村在全县率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制定了村规民约,要求党员、村干部带头抵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天然港村党总支书记张唐云说,这是一场移风易俗的“大操大办之变”。2023年,天然港村共操办红白喜事52起,没有燃放鞭炮、搭设拱门,为村民节约经费60多万元。天然港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省级生态村”。
近年来,南县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在婚丧习俗改革中的自治作用。目前,全县166个村(社区)已完成村规民约的制定修改,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高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意愿和能力。
“结婚是人生大事,庆贺一下是应该的,但不应该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我们节俭办婚礼,是希望以实际行动引领文明新风。”刚结婚不久的李宏亮夫妇说。2023年5月20日,他们在“情定南洲·移风易俗”集体颁证庆典活动中幸福领证,节俭的方式得到家人和朋友好评。
在武圣宫镇美隆村,72岁的村民易正春正在整修一块新开的自留地,准备在春季复耕。这块0.5亩的自留地曾是易氏家族墓地,前不久进行了整体迁移。按照南县“五免一补”的殡改政策,移出的遗骨用生态葬的方式深埋。“如今的政策好,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易正春说。据统计,自推动殡葬改革后,南县群众丧事从简后平均每例节省的费用在3万元至10万元不等。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观念在南县已深入人心。往昔鞭炮不断、拱门连连的现象不见了,人情‘负债’少了,老百姓负担也变轻了。”南县民政局负责人说。
(原载《湖南日报》2024年1月30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