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在南县浪拔湖镇红星村,不少基地管理人员正在温室大棚里除草,培植新的辣椒苗。这个基地是红星村扶持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扶贫项目。
红星村共有贫困户70户。今年年初,村里为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由村支书朱艳平担任负责人,成立红星村秋叶合作社,流转贫困户60余亩地,专门种植辣椒,为许多村民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难题。
袁建新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3口人,妻子患乳腺癌,家庭困难。上半年他几个月没有收入,村委安排他在基地工作。“主要是给辣椒除叶和锄草,一个月有3000元左右。我还把田土流转给了合作社,每亩能拿到700元的流转金。”袁建新说。
由于上半年雨水多,辣椒基地减产,原本一亩地8000元的收入大打折扣。一时间,扶贫项目陷入了发展困境,村支两委着急,四处寻求新突破。8月中旬,在浪拔湖镇党委多方搭桥引线下,红星村和在长沙做蔬菜生意的本土成功人士陈胜文签订协议,新流转13亩土地,由对方免费提供技术和种苗,并负责销售,成立拥有8个智慧温室大棚的扶贫车间,做大做强红星村辣椒产业。
这是南县实施“造血式”扶贫,大力支持扶贫产业发展的缩影。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为防止返贫,巩固脱贫成果,南县制定了《南县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动态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对存在返贫和致贫风险的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建档立卡以外的重病重残户、分散供养五保户等困难家庭坚持一月开展一次监测摸底、一月进行一次数据汇总上报。
家住南县明山头镇创丰村的苏建波,常年在外省打工。疫情过后,因受年龄和技术的限制,苏建波突然发现自己在外面失去了市场。周青是村里的劳务经纪人,她仔细登记了苏建波一家的情况。6月初,南县经开区一家鞋厂发布招聘信息,提供技能培训,转正后每月工资3000元到4000元。看到这条信息,周青第一时间告诉苏建波。6月12日,他到鞋厂应聘,当场被录用。
像周青一样的劳务经纪人,南县共有132名。
为加大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力度,南县除了把扶贫车间建到村里,将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纳入产业链中,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外,还在每一个行政村设置一名劳务经纪人,将职业介绍服务向镇村渗透。5月起,全县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摸底和抽查核实专项行动,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信息。每月24日前,各村劳务经纪人入户采集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及时更新就业失业状态互转、就业意愿等,进行贫困户就业跟踪管理,落实“点对点”劳务输出、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公益岗位、提供就业帮助等措施,有962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全县未出现返贫情况。(文/余杰 谭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