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益阳频道9月1日讯(龚伟 易元香)“现在是采摘菊花的高峰期,每天大约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可以拿到100多元工资,在家门口也赚得不少呢。”9月1日,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王家湖村村民陈大翠从村上的菊花基地回来,高兴地算起了账。从今年4月份开始,她就在基地打工,平时点籽、移苗,8月份开始采摘。几个月下来,她工资收入超过了1万元。
王家湖村菊花基地是今年上半年在区扶贫办和村支两委的协调下引进的新产业,今年培育了400多亩。“我们是属于订单农业,产品销售到江苏扬州一个医药公司,不愁销路。”基地负责人杨良军介绍,基地之所以选择在王家湖村,是因为这里土质好,适合药用菊花生长,另外村上富余劳动力也不少,投资环境也好。
药用菊花方便培育,平时主要工作是移苗、施肥。采摘期在8月到10月份,每天凌晨4时开始到8时左右结束,劳动强度小,适合大部分农村劳动力。
在王家湖村,像陈大翠这样在菊花基地做工的,还有50多个村民。有些上了年纪,有些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很难通过别的途径赚钱,药用菊花基地解决了他们的苦恼。菊花的培育和采摘大家都能干,一般每天能采100多公斤,手脚利索的能采200多公斤,基地按照1元每公斤计酬,工资3天一结。
“今年我们每天7000公斤左右的产量,加上平时的培育,我们发给农民的工资会超过100万元。”杨良军说,王家湖投资环境好,公司计划明年扩展规模,达到800到1000亩,届时,每年至少有超过300万元工资,全部落在王家湖村留守劳动力身上。